本端融媒体记者 于怀峰 通讯员王焕全
(相关资料图)
近日,临沂大学敦煌民族管弦乐团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民族器乐展演优秀民族乐团”荣誉称号,乐团载誉携大型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亮相全国民族器乐展演,在廊坊市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歌剧厅,师生倾情奏响《沂蒙史诗》,以激越、深情、隽永的旋律,唱响了一曲礼赞和弘扬沂蒙精神的颂歌。
作为沂蒙精神哺育成长起来的革命老区高校,临沂大学始终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作为神圣使命,讲述红色故事,创新传播形式,积极用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把红色文化唱出来、演出来、画出来、讲出来,用艺术传递沂蒙精神内在价值和生命力,让“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用音乐舞蹈把沂蒙精神唱出来、演出来
进入新时代,临沂大学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新颖的形式,有组织地实践沂蒙精神“两创”转化,充分利用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形式,打造红色文艺精品,将沂蒙精神化为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音符、一段段优美而动人的舞蹈,艺术化、形象化呈现沂蒙精神。
学校高质量打造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作品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和舞剧《渊子崖》。《沂蒙史诗》以《沂蒙山小调》等多首沂蒙经典歌曲为素材,用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讲述了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展现了沂蒙地区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英雄人物形象等,是一部弘扬沂蒙精神的精品力作。舞剧《渊子崖》将“渊子崖保卫战”搬上舞台,生动展示渊子崖村民抗击日寇的气势和沂蒙儿女的风骨。《渊子崖》作为主题教育艺术党课,在校内及菏泽学院、青岛大学和山东省委党校进行多次专场演出,获得广泛赞誉。师生们还自编自导自演交响乐《沂蒙畅想》、舞台剧《沂蒙印象》、情景剧《沂蒙情深》、话剧《沂蒙母亲》、艺术党课《初心》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把沂蒙精神“唱出来”,把沂蒙形象“演出来”,围绕红色沂蒙精神的文艺创作迸发出无限生机。
用书法绘画把沂蒙精神写出来、画出来
弘扬沂蒙精神,以美术作品展现诞生在沂蒙大地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独具魅力的红色文化已成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特色之一。作为全国红色文化育人基地、山东省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研究基地,学校以多种形式展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多次举办国家级大型展览,用书法绘画讲述红色故事。例如,和中国美协共同举办“同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写生创作美术作品展”,把“红色美术创作作品巡展”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品牌。
近日,学校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沂蒙精神 薪火相传——美术创作作品巡展》首展在临沂大学美术馆开展,展出来自全国书画艺术家的100多件作品,作品紧紧围绕沂蒙红色主题,以“红色基因”“赓续传承”“谱写新篇”三个经典篇章,生动展现沂蒙红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精彩呈现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就及新时代全环境践行沂蒙精神的重要成果。正在举行的苏州站巡展,实现了沂蒙文化与姑苏文化的深层互动与交融。随后,展出将在华东六省及中西部地区的8省10城进行10场巡回展览,并举行3场红色专题研讨会。巡展行程万余公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呈展,让观众多视角、沉浸式地感受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力量,将沂蒙红色文化名片推向全国,不断提升沂蒙精神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用“青言青语”把沂蒙精神讲出来、传下去
用青年话语宣讲沂蒙精神,以青年之声传递青年理想、凝聚青年力量,以艺术团课的形式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青春力量,引导广大青年弘扬沂蒙精神,谱写好新时代青年的绚丽华章。
学校积极探索理论宣讲与青年思政工作的实践创新路径,在全校范围内遴选青年师生组建青春宣讲团,并专门设立沂蒙精神宣讲团,用青年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青言青语”,讲好沂蒙红色故事。宣讲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用文艺的方式宣讲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近两年,宣讲团面向校内外累计开展各类宣讲290多期,宣讲1.6万余人次。学校青春宣讲团3支志愿服务队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
为进一步提升沂蒙精神育人实效,创新宣讲形式,学校团委通过探索“文艺+思政”的模式,面向全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艺术团课评比活动,通过艺术与团课相结合,用“艺术之美”演绎“精神之美”,开启沉浸式、情境式学习沂蒙精神新体验。学校艺术团课“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临沂大学沂蒙精神沉浸式艺术团课”在临沂市大中专院校展演并通过线上展播,并被共青团山东省委作为2022年艺术团课宣传项目,推荐至团中央。
关键词: